橡胶制品的生产工艺需结合橡胶材料特性(如弹性、可塑性、耐候性等)与产品需求,涵盖从原料处理到成品检验的多个环节。以下是典型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要点,按工艺类型分类说明:
一、原料准备与配方设计
1. 原料选择
生胶:天然橡胶(NR)、合成橡胶(如丁苯橡胶 SBR、氯丁橡胶 CR、硅橡胶 VMQ 等),根据产品用途(耐温、耐油、耐磨等)选择。
配合剂:
硫化体系:硫磺、促进剂(如 TMTD)、活化剂(氧化锌),决定橡胶硫化后的物理性能;
补强填充剂:炭黑、白炭黑、碳酸钙,增强强度和降低成本;
软化剂:机油、凡士林,改善加工流动性;
防老剂:4010NA、RD,延缓老化。
2. 配方设计
根据产品性能要求(如硬度、拉伸强度、耐腐蚀性)确定生胶与配合剂比例,例如轮胎胎面胶需高耐磨配方(高炭黑含量),密封圈需耐油配方(选用丁腈橡胶 NBR)。
二、塑炼与混炼工艺
1. 塑炼(针对天然橡胶)
目的:降低生胶弹性,提高可塑性,便于后续加工。
工艺:
开炼机塑炼:通过两个相对旋转的辊筒挤压生胶,温度控制在 50~70℃,时间约 10~20 分钟;
密炼机塑炼:密闭环境下高温塑炼(温度 120~160℃),效率高,适用于大规模生产。
2. 混炼(关键环节)
目的:将生胶与配合剂均匀混合,形成性能稳定的混炼胶。
工艺:
密炼机混炼(主流):
生胶投入密炼机,升温至 100~130℃软化;
按顺序加入填充剂、软化剂、防老剂,混炼 5~10 分钟;
最后加入硫化剂和促进剂(避免早期硫化),温度控制在 100℃以下,混炼 3~5 分钟;
开炼机补充混炼:密炼后通过开炼机薄通(辊距 0.5~1mm),进一步分散配合剂,确保胶料均匀。
关键控制:混炼温度过高会导致 “焦烧”(提前硫化),需严格监控时间和温度,胶料需停放 8~24 小时消除应力。
三、成型工艺(根据产品类型选择)
1. 模压成型(适用于结构复杂制品,如密封件、减震垫)
工艺步骤:
胶料预处理:混炼胶按模具尺寸裁剪成坯料,表面涂脱模剂(如硅油);
模具加热:钢模预热至 140~180℃,保持恒温;
加压硫化:坯料放入模具,液压机施加 10~30MPa 压力,硫化时间根据厚度确定(如 5mm 制品硫化 10~15 分钟);
脱模冷却:硫化完成后开模取出制品,水冷或自然冷却。
2. 挤出成型(适用于条状、管状制品,如胶管、密封条)
设备:橡胶挤出机(类似塑料挤出机,螺杆长径比 10~15)。
工艺:
混炼胶经挤出机加热(80~120℃)塑化,通过口模挤出成型;
挤出后立即进入硫化罐(蒸汽硫化,温度 150~180℃,压力 0.5~1MPa)或微波硫化线(高频加热硫化,效率高);
冷却定型后切割成指定长度。
3. 注射成型(高精度制品,如 O 型圈、电子配件)
工艺特点:自动化程度高,胶料通过注射机注入热模具(160~200℃),加压硫化(压力 50~100MPa),成型周期短(5~30 秒),尺寸精度 ±0.05mm。
4. 压延成型(薄膜、片材制品,如橡胶板、轮胎帘布)
设备:三辊或四辊压延机,辊筒温度 60~120℃。
工艺:混炼胶通过辊筒间隙压延成薄片,可同时与织物(如帘布)贴合,用于轮胎胎面、传送带等复合制品。
四、硫化工艺(核心反应过程)
1. 硫化原理
生胶分子通过硫化剂(如硫磺)形成交联网络,从塑性状态转变为弹性体,性能(强度、弹性、耐老化)大幅提升。
2. 硫化方法
热硫化(最常用):
平板硫化:模压制品在平板硫化机中加热加压硫化;
硫化罐硫化:大型制品(如轮胎)在高压蒸汽罐中硫化,温度 160~200℃,压力 1~2MPa;
室温硫化(RTV,适用于硅橡胶等):
利用催化剂(如铂金)在常温下交联,无需加热,常用于密封胶、模具胶。
关键参数:硫化温度每提高 10℃,硫化时间缩短约一半,但温度过高会导致橡胶老化,需通过 “硫化曲线” 确定工艺(如正硫化时间、温度)。
五、后处理与质量检测
1. 后处理
修边:模压制品需去除飞边,可手工修剪、机械冲切或冷冻修边(-30~-80℃低温使飞边脆化后脱落);
清洗:医疗级橡胶制品(如输液管)需用去离子水清洗,去除脱模剂残留;
老化处理:部分制品需经热空气老化(70℃×72h)测试稳定性,或进行预拉伸处理消除内应力。
2. 质量检测
物理性能:
硬度(邵氏硬度计,如邵氏 A 50~90);
拉伸强度(≥5MPa,根据产品要求)、扯断伸长率(≥200%);
耐磨性(阿克隆磨耗机测试,体积损失≤0.1cm³/1.61km);
耐候性:臭氧老化试验(50pphm 臭氧,40℃×72h,无裂纹)、耐油试验(浸泡机油后体积变化率 ±5% 以内);
尺寸精度:游标卡尺测量关键尺寸,如 O 型圈截面直径误差≤±0.1mm;
外观检查:目视无气泡、缺胶、杂质,表面光滑。
六、特殊工艺(部分橡胶制品)
1. 轮胎生产
复合工艺:多层材料贴合(胎面胶、帘布层、钢丝圈),需经过压延、挤出、成型机组合加工,最后在定型硫化机中硫化(温度 180~200℃,压力 2~3MPa)。
2. 海绵橡胶(泡沫橡胶)
发泡工艺:混炼时加入发泡剂(如偶氮二甲酰胺),硫化过程中发泡剂分解产生气体(N₂),形成多孔结构,需控制发泡剂用量和硫化速度匹配。
3. 橡胶制品与金属粘合
涂胶粘剂:金属表面先喷砂除锈,涂覆热硫化胶粘剂(如开姆洛克 Chemlok),与橡胶坯料共同模压硫化,粘合强度≥5MPa。
关键工艺要点
胶料均匀性:混炼不充分会导致制品性能不一致,需定期检测胶料硬度、密度;
硫化控制:“欠硫” 会使制品强度不足,“过硫” 会导致硬化变脆,需严格按硫化曲线生产;
环保要求:硫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(如硫化氢)需处理,溶剂型胶粘剂需符合 VOC 排放限制。
通过以上工艺,橡胶制品可满足汽车、医疗、航空等多领域需求,其性能稳定性和生产效率依赖于准确的工艺控制和设备维护。
Copyright All Servered By www.eskisehiramerikankultur.com © 安博·体育 技术支持:助企软件
邮箱:jjo@ohji-jj.com 地址:靖江市经济开发区城南园区苏源热电路1号 备案号:苏ICP备18069413号